×快速导航

【合明三步曲】白手起家 勤奋经营——创始人黄高明与合明的故事
阅读次数:958次    字体【     

漳州合明木业有限公司从1997年创办以来已经历18年历史,这18年来,合明木业历经了三个不同时期的掌舵人,无论是初创时期的黄高明还是成长时期的黄志南,抑或是腾飞时期的黄志艺,他们同合明都发生着曲折深刻的故事,但却都用自己的经营方式带领合明一步步走向更高处。如今合明木业已是漳州最大的胶合板厂,生产的建筑模板占漳州地区百分之三十的市场。如此大的市场,是如何一步步发展起来的?黄高明又是怎样起家的?现在小编带你走进创始人黄高明和合明的故事……



合明木业创始人黄高明同中建二局领导合影(中)


借钱起家,创业精神使然


1993年前,黄高明原本经营一家钢铁厂,由于93年金融危机影响,钢铁厂经营不善宣告破产,后他便转行做货运专门运输胶合板,从福建运到广东市场。作为一名司机,每天都会接触到胶合板厂家和客户,几年下来黄高明对胶合板日渐熟悉,长期的运输经历更使他看见广东市场巨大的胶合板需求,由于早期经营过小企业,无形的创业冲动便在他内心蠢蠢欲动。1997年,黄高明跟亲戚朋友借了15万元,开始投入生产胶合板,取名湘桥胶合板厂。


赴三明学习胶合板制作技术


刚开始的胶合板厂只是个家庭小作坊,搭个竹棚子、一套机器、几个工人就运作起来了。由于不懂胶合板制作技术,黄高明多次跑到福建三明地区向当地的胶合板厂学习技术,当时三明地区胶合板厂集中,技术也较成熟,后来漳州的胶合板技术很多都是从三明传过来的,湘桥胶合板厂的第一套机器也是向三明那边的胶合板厂购买的。


早期的排板组胚,在水泥台子上进行


产品由家具板成功转型为建筑模板


最初湘桥胶合板厂做的产品并不是建筑模板,而是厚度比较薄的家具板,产品销往广东揭阳。几个月后,揭阳的一个老客户便跟黄高明建议生产建筑模板,在考虑到市场需求巨大而建筑模板生产商少的情况下,黄高明决定转型做建筑模板。板从之前的3厘米-9厘米厚增加到12-18厘米厚,在冷压热压技术上都增加难度,于是黄高明又次跑到三明去学习建筑模板生产技艺。转型做建筑模板的第一车货就发往深圳,市场稳定后黄高明开始从深圳出发往珠海、广州等广东其他城市扩展模板市场。由家具板往建筑模板的成功转型,使湘桥胶合板厂成为漳州市首家建筑模板生产厂。


模板覆盖广东市场并开始开拓浙江、上海市场


湘桥胶合板厂开始的几年正值中国房地产时代,1999年,短短两年时间湘桥胶合板厂制作的建筑模板已触及广东各大城市,销量节节攀升,胶合板厂已经初具规模。同年,上海一建筑模板商专门到漳州来寻找建筑模板,在遇到湘桥胶合板厂后与黄高明进行了稳定的合作,突如其来的机遇让黄高明意识到上海广阔的模板市场,他开始把眼光投向上海浙江一带,于是决定安排大儿子黄志艺到浙江萧山进行建筑模板市场开拓。


合明模板萧山营销中心


重视质量,从原材料、设备、技术上提高质量


经营胶合板多年后,黄高明非常确定质量是打开市场的重要性因素,于是,在黄高明的带领下,先后建立了合明胶水厂和原木旋切厂,自制原材料,从源头把控模板质量。在设备上,由于油炉容易结渣,使模板热压受热不均匀,2002年合明木业将油炉转换成环保蒸汽锅炉,使供热更稳定,胶合更充分,是漳州市首家使用环保蒸汽锅炉的建筑模板企业。技术上,合明木业也是漳州第一家成功将模板二次成型改进成一次成型的企业,节约了人力物力。


黄高明以其勇于开拓的创业精神和勤奋的吃苦精神带领合明从无到有一步步打好根基。然而在2002年合明胶水厂成立后,黄高明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胶水生产上面,一度忽视建筑模板的生产,导致2003-2007年期间合明建筑模板销量增长缓慢,被同行反超。2007年,合明鳌浦生产基地正式投入使用,黄高明安排小儿子黄志南着手管理鳌浦生产基地,在黄志南的管理下,合明模板销量能否走向高处?合明又会有怎样的变化?我们将在“合明三步曲-黄志南”篇章中给您答案......



始于1997年   感谢相伴

【中国建筑模板十大品牌】

合明木业

咨询电话:150-6059-0000

地址:漳州市芗城区鳌浦圣王大道右侧